医疗资讯

什么是儿童抽动症?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 浏览次数:

 许多沈阳的家长第一次听到“抽动症”这个名词时,都会感到迷茫和担忧。它既不像感冒发烧那样常见,症状又显得有些“古怪”。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眨眼、耸肩膀、清嗓子,或者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,批评教育后不但不改,反而可能更频繁。这常常让家长误以为是孩子调皮、养成了坏习惯,从而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。其实,这是一种被称为“抽动障碍”的神经发育问题,并非孩子故意为之。理解这一点,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。

抽动症的核心表现是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出现不自主、快速、重复的肌肉抽动,或者是发声器官的异常发声。运动性抽动,比如频繁眨眼、咧嘴、摇头、耸肩、扭脖子等,常常是最先被家长观察到的。发声性抽动则可能表现为清嗓子、干咳、发出“吭吭”声、甚至是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。这些症状的特点时好时坏,有时可以短暂自我控制,但在紧张、兴奋、疲劳或压力大时会更明显,放松或专注于某件事时则会减轻。

很多家长会困惑,为什么孩子会得这个病。目前医学界认为,抽动症的病因并非单一,是遗传、神经生化、心理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有部分孩子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倾向。大脑内某些化学物质,如多巴胺,其代谢失衡也被认为与抽动有关。同时,生活中的一些因素,如学习压力、家庭关系紧张、受到惊吓或看刺激性强的电视节目等,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。它不是一个“教养问题”,而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科学对待的健康问题。

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类似表现时,不必过度恐慌,更不应责备孩子。首要任务是细致观察,记录下孩子抽动的形式、频率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。然后,可以考虑到沈阳正规的医疗机构,寻求专业儿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医生的帮助,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诊断。一个明确的诊断,能够帮助家庭卸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,并走上正确的干预道路。

总结: 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或发声。家长需要认识到这不是孩子的坏习惯,而是疾病本身的表现。了解其多样化的症状和复杂的成因,是科学应对的基础,能够避免因误解而带来的二次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