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资讯

自闭症有迹可循!孩子出现这些表现需及时排查

发布日期:2025-06-09 浏览次数:

   自闭症(孤独症谱系障碍,ASD)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、兴趣狭窄和重复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疾病。许多家长误以为“孩子只是内向”,错过早期干预黄金期。事实上,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就会露出“蛛丝马迹”,了解典型症状、明确病因,是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的关键。

 
  一、自闭症的核心症状:从“社交冷漠”到“行为刻板”
 
  自闭症的症状多样,主要表现为:
 
  社交互动缺陷:回避眼神交流,对父母呼唤缺乏反应,不主动参与同龄儿童游戏,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意图。
 
  语言发展滞后:2岁后仍无语言或语言退化(如突然不再说话),存在“鹦鹉学舌”(重复他人话语)、答非所问等现象。
 
  重复刻板行为:沉迷特定物品(如车轮、瓶盖),坚持固定路线或仪式化动作(如睡前必须按顺序摆放玩具),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。
 
  感官异常:对声音、触觉过度敏感(如抗拒理发)或迟钝(如不怕疼痛),可能出现自伤行为(如撞头、咬手)。
 
  二、发病原因:尚未完全破解的“神经谜题”
 
  目前已知自闭症与以下因素相关,但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:
 
  遗传因素:同卵双胞胎共患率高达60%-80%,某些基因突变(如SHANK3、CNTNAP2)可能增加患病风险。
 
  孕期影响:母亲孕期感染(如风疹、巨细胞病毒)、接触致畸物质(如酒精、药物)、高龄妊娠,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。
 
  脑结构异常: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大脑杏仁核、海马体发育异常,导致社交和情绪处理功能受损。
 
  三、对孩子的危害:影响终身的“社交鸿沟”
 
  沟通障碍:约40%的自闭症儿童终身无语言,无法表达需求和情感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 
  社会适应困难:因缺乏社交技能,成年后难以独立工作、建立家庭,约70%需要长期照护。
 
  心理行为问题:可能伴随焦虑、抑郁、攻击性或自伤行为,进一步加剧照护难度。
 
  四、沈阳六一儿童医院:多维度干预点亮“星星的孩子”
 
  针对自闭症,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构建了“筛查-诊断-干预-康复”一体化服务:
 
  早期筛查:采用M-CHAT量表、ADOS-2诊断观察量表,结合1-3岁儿童发育里程碑评估,捕捉细微异常信号。
 
  个性化干预:根据孩子能力分级,提供应用行为分析(ABA)、社交小组课、言语训练等,同时利用虚拟现实(VR)技术模拟社交场景,提升互动能力。
 
  家庭支持:通过家长工作坊、居家干预指导手册,帮助家庭掌握基础沟通技巧和行为管理方法,创造包容的成长环境。
 
  总结:早期干预是自闭症康复的“金钥匙”
 
  自闭症无法“根治”,但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。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家长:若孩子1岁半仍无语言、回避眼神交流,或出现重复刻板行为,需及时到院筛查。通过专业评估和科学干预,许多自闭症儿童能提升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,逐步融入社会,拥抱更有质量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