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动症不是 “调皮捣蛋”!家长需警惕孩子这些异常表现
发布日期:2025-06-09 浏览次数:次
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,但如果出现“坐不住、管不住嘴、静不下来”等过度行为,可能是多动症(注意缺陷多动障碍,ADHD)在作祟。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,不仅影响学习效率,还可能对孩子的社交和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。及时识别症状、了解病因,是科学干预的第一步。
一、多动症的典型症状:不止是“调皮”
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三大核心症状:
注意力不集中:上课频繁走神、漏听老师指令,写作业时反复擦改、拖拉磨蹭,常丢三落四(如忘带课本、文具)。
多动冲动:坐立不安、不停摆弄物品,在教室或公共场所擅自离座,插话打断他人对话,情绪急躁易发脾气。
做事缺乏计划性:难以按顺序完成任务,常因细节错误导致作业或考试失误,对需要耐心的活动(如拼图、阅读)兴趣短暂。
这些行为持续6个月以上,且在多个场景(如学校、家庭)出现,家长需提高警惕。
二、发病原因:多因素交织的“成长困扰”
多动症的成因复杂,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:
神经发育异常: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,影响注意力调控和行为抑制功能。
遗传因素:家族中若有ADHD病史,孩子患病风险较常人高2-3倍。
环境影响:孕期母亲吸烟、酗酒,童年期接触铅等有害物质,或长期处于高压、忽视的家庭环境,可能增加发病风险。
饮食与作息:长期高糖饮食、缺乏睡眠或睡眠质量差,可能加重多动、注意力不集中表现。
三、对孩子的危害:不容忽视的“隐性影响”
学业受阻:因注意力分散、学习效率低,约60%的多动症儿童出现成绩落后,甚至厌学、辍学。
社交困境:冲动行为易引发同伴冲突,长期被贴上“调皮”标签,可能导致孩子自卑、孤立。
心理隐患:成年后更易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部分人还可能伴随成瘾行为(如酗酒、网络依赖)。
四、沈阳六一儿童医院:科学干预助力孩子回归正轨
针对多动症,沈阳六一儿童医院建立了系统的诊疗体系:
精准评估:采用国际通用量表(如Conners量表)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检测,全面评估注意力水平和神经发育状态。
个性化干预:结合药物治疗(如需)、行为疗法(如应用行为分析ABA)、感统训练,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和注意力。
家庭支持:开设家长课堂,指导家庭环境调整(如制定规律作息、设置任务分解表),同步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。
总结:早发现早干预,让孩子告别“失控感”
多动症并非“不治之症”,通过科学干预,多数孩子的症状可明显改善。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家长:若发现孩子出现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冲动等表现,不必焦虑但需重视,及时带孩子到院进行专业评估。早期介入能蕞大程度减少疾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,助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