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孩子频繁眨眼、耸肩?当心抽动症来袭
发布日期:2025-06-17 浏览次数:次
“孩子最近总是频繁眨眼,说了也控制不住”“经常不自觉地耸肩、清嗓子,都持续好长时间了”……在沈阳,许多家长被孩子突然出现的不自主抽动行为弄得忧心忡忡。抽动症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形象,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,影响学习和社交。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指出,及时了解抽动症知识,科学干预,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困扰。
抽动症的症状特点
抽动症以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。运动性抽动形式多样,包括频繁眨眼、皱鼻、点头、摇头、耸肩、扭脖子、踢腿等,这些动作通常快速、短暂、突然;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、咳嗽、吸鼻子、哼声,甚至不自主发出秽语。抽动症状具有波动性,在紧张、疲劳、兴奋时加重,睡眠时消失,而且症状可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,或者出现新的抽动症状。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、强迫行为等共病情况,进一步影响生活和学习。
抽动症的发病原因
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,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、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遗传因素在抽动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,研究发现,约70%的抽动症患儿家族中有类似病史,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和调节功能;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,抽动症患儿大脑内多巴胺、γ-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失衡,基底神经节等脑区功能异常,导致运动控制和行为调节出现问题;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,长期的心理压力,如学习负担过重、家庭矛盾,以及感染(如链球菌感染)、过敏、接触有害物质等,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。此外,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、睡眠不足,也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发展有关。
沈阳六一儿童医院的治疗方案
沈阳六一儿童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,为抽动症儿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首先,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观察抽动症状、进行相关量表评估(如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),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(如血常规、微量元素检测、脑电图等),明确抽动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,排除其他类似疾病。
治疗方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。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,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治疗,如习惯逆转训练,教会孩子识别抽动前的预警信号,通过训练用其他替代动作减少抽动发作;放松训练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,降低抽动频率;同时,医院开展家庭心理辅导,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抽动症状,避免过度关注或批评,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。对于症状较重或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,在医生的指导下,合理使用药物治疗,如抗精神病药物(如硫必利)、α-受体激动剂(如可乐定)等,调节神经递质水平,控制抽动症状。此外,医院还运用物理治疗方法,如经颅磁刺激,调节大脑神经功能,改善抽动症状。治疗过程中,医院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评估,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总结
抽动症虽然容易反复发作,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,多数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。沈阳六一儿童医院凭借专业的多学科团队、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持续的随访管理,为抽动症儿童带来康复的希望。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异常抽动行为,应及时带孩子到院检查诊断,积极配合治疗,帮助孩子克服抽动症困扰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